黄女士的丈夫握着评残医生的手发出了由衷的感谢。
省农科院双百行动驻高州服务队副队长宫晓波和茂名分院驻点人员参加调研。宫晓波介绍了省农科院双百行动工作要求及相关工作部署。
聂新志表示,植保所将认真落实双百行动工作安排,利用植保所科技和人才优势,针对宝光街道和荷塘镇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深入开展相关工作,打造科技合作亮点,助推宝光街道和荷塘镇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组将持续推广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扩大群众对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的理解,提高当地农民对油菜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冬闲田利用面积、提高种植户收益,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进入结荚收菜籽阶段,经专家测产,该基地示范的菜籽产量为153.2公斤/亩。今年春,韶关地区天气冷凉,油菜薹品质好、口感甘甜,受到消费者青睐,其菜用油菜的销售价格在4元/公斤(零售),菜薹亩产1500公斤左右,一亩地收益约为6000元。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油菜作为主推品种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帮扶技术产品被项目组在韶关市持续推广,傅廷栋院士已3次来韶关地区亲临指导油菜种植技术、推广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经当地政府和团队的多年努力,韶关地区油菜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效益初显。
观摩会现场傅廷栋院士进行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解说 菜-油两用示范种植 油菜籽亩产量达153.2公斤 4月9日,广东粤北片区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在仁化县周田镇较坑村油菜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参加活动的有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政协、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市县农业农村局和乡镇的相关领导同志,省内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农业推广系统、丹霞山管委会、企业相关人员及种植大户等130余人。会上,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罗国武副主任介绍全省油菜产业概况。如今,桑蚕养殖逐渐以其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正成为忻城县六纳村越来越多村民首选项目,也成为忻城县农村养殖投资的热门选择。
忻城县六纳村第一书记韦洪浩介绍道,由于传统种植的桑树品种抗病能力弱、产量低,以及传统养蚕技艺的低端化发展趋势,难以承托养蚕产业的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在忻城县多地桑树基地内,智慧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灌溉系统、智慧喷药系统绿色防控体系,实现了灌溉与气象、土壤条件以及桑树对病虫害的有效检测与防护。广西农投控股企业广西汇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企业的落地生根不仅助推产业全链条的同步驱动,也产生了大量劳动力需求,截至目前,忻城产业园已吸纳劳动力200人,并通过桑园改良、项目建设等途径帮助10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将增加直接就业岗位至3000个。
忻城县粤桂协作茧丝绸产业园工作车间 深圳同益新公司早在2017年就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投资设立了‘同益新丝路公司,2021年,落地忻城更想创建广西优质原料基地,进一步发挥桑蚕产业资源优势,助力当地产业升级。优标准提品质 夯实桑蚕产业规模之基 种桑养蚕、缫丝结茧,是忻城县传统桑蚕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作为全国第二大桑蚕县,忻城县全县桑园面积26万亩。
种桑养蚕、蚕茧处理、缫丝、织造、印染等各产业环节,在创新种养模式的同时,同益新公司也将忻城丝绸的产,与杭州、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出口的销对接,在产、供、销体系中促进东西部桑蚕产业链融合对接、中下游产业提质升级。我们已经创新推行智能化饲料工业养蚕项目,有效破解了传统缫丝企业成本高、利润低的难题,极大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人工到机器,从凭经验到看指标,如今的桑蚕养殖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好苗结好茧,一张好蚕,养殖成功率高、成茧质量好。
标准种植桑叶、提供优质蚕种,桑蚕养殖基地覆盖了从蚕种孵化到养蚕出茧的全链式规范化,正成为六纳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也成为忻城县助力特色产业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长线规划。在红渡镇六纳村标准化桑蚕生产示范点里,一批优质蚕种正在培育,针对传统三龄蚕龄期小、抗病力差、成功率低等问题,我们在龙头企业的培育推广下生产出优质蚕苗—四龄蚕,它的养殖周期短,相比三龄蚕减少了4~5天,而且成茧质量和市场价格却更好。据韦洪浩介绍,2023年六纳村共售茧13批,共饲养优质四龄蚕50张,产茧5500斤,创收15余万元,人均月收入超过6000元。智能化平台技术培训 利用平台,蚕农能够通过互联网可视化媒体平台将桑蚕专家请到家中,云平台专家技术团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标准化养蚕远程培训,并实时在线帮助农户解决桑蚕种养过程中的问题。
作为桑蚕产业的大县,养蚕收入是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群众养蚕依赖传统经验,抗风险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养蚕农户增收。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 2021年,粤桂协作聚焦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投入粤桂协作帮扶资金7326万元,建设育蚕养蚕车间、蚕茧收烘仓库、加工工厂和综合服务中心,引进深圳同益新公司与当地共建粤桂协作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以特色产品桑蚕茧为原料,不断延伸至捻丝、织绸、绢纺、针织、家纺等深加工环节,初步形成了桑—蚕—茧—丝—绸的产业链条,开启了以东部资本和西部资源相结合的桑蚕产业发展,打造区域互补协调发展的大型茧丝绸产业集群,是2023年广西粤桂协作谋划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
品种好了,每批次养殖周期由原来的约28天缩短到14天左右,养蚕成活率从60%提高至90%以上,养蚕产量提高30%以上防范化解各类灾害与风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功能。
加之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自有资金相对较少,因而很难取得一般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为保障连州菜心食品安全,实现连州菜心过程管理+全程追溯,有效提升连州菜心产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出资参与建设了连州菜心溯源平台,实现连州菜心产销过程中生产主体白名单控制及主体生产总量控制、种子管理、种植档案管理、品牌标签申领管理、一码追溯管理、监测预警、溯源险管理、扫码个性化展示等全流程精准管理,确保流通到市场的菜心产品安全可靠,守护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强化科技赋能 建设全产业链数据监测体系 2022年起,清远以工业思维发力农业,打造连州菜心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推进连州菜心富民兴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强动能。近年来,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已为地方农业产业提供23个保险产品,全面覆盖水稻、玉米、花生、菜心、水果等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多管齐下,助力清远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连州菜心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助力连州市菜心产业稳产增收,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推动连州菜心气象指数保险、连州菜心完全成本补充保险等特色产品创新落地,一是通过气象指数保险,旨在解决种植险查勘定损理赔困难的问题。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响应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撰文】梁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郑展能。近年来,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还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供生产防护物资、无人机植保飞防、保险云鱼塘水产物联网监测设备、虫情监测设备,微型气象站、智慧林长综合平台等服务,进一步提高辖区内广大农户防御灾害的能力。
近年来,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积极开展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近3年共计向清远30.34万户(次)农户(农企)的773.25万头(羽)禽畜、98.86万亩农作物、885.63万亩林木提供141.3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投入防灾防损资金超460万元。站在新起点,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将认真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的初心使命,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发展保险+,多管齐下当好清远保险主力军,助力清远高质量发展。
创新保险模式 以农业保险保单为质押 长期以来,农民和部分农业企业种植和养殖规模小,科技能力弱、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导致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二是将每亩连州菜心的保障水平从900元提升到1500元,进一步升级农业保险保障程度。
为保障清远市生猪产业稳定有序发展,助推清远经济发展提质升级,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在连州市落地大商所保险+期货政策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拓展保险+期货业务,化解养殖户市场风险,目前已累计提供了近2000万元风险保障。同时,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也创新落地全省首单政策性中草药(玉竹)种植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1亿元,有效支持连州市玉竹特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底,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已提供超4500万元的风险保障,有效保障连州菜心种植农户的生产利益。为解决农企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与连州农商银行合作,探索出保险+信用+融资服务模式,以农业保险保单为质押,通过一增信、二融资、三预防循环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生产环节。
近年来,生猪疫病频发、猪饲料成本和生猪价格波动频繁,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企业(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生猪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发力特色农险 提升种养户抗风险能力 连州是广东省的菜篮子,连州菜心是连州当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2023年以来,该模式已累计为清远市309个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超6000万元,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两大农村金融的融合服务作用,从源头引进金融活水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和改革升级。同时,该公司还试点商业性猪饲料价格保险等产品,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作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民生的安全伞作用,为产业发展保价护航。
不久前,该公司开展了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乡村义务植树活动,为绿美清远公益行募捐,进一步擦亮清远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作为清远连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在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清远市金融工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清远监管分局等单位的指导下,参与开发连州菜心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可视化、数据建模等先进信息化技术,为菜心全产业链发展建立数据监测预警体系,为政府产业监督、服务提供数据支持,为菜农生产及销售提供渠道,有效提升菜心产业防灾防损能力,实现科技赋能连州菜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连州菜心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启用上线为保障清远市生猪产业稳定有序发展,助推清远经济发展提质升级,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在连州市落地大商所保险+期货政策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拓展保险+期货业务,化解养殖户市场风险,目前已累计提供了近2000万元风险保障。同时,该公司还试点商业性猪饲料价格保险等产品,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作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民生的安全伞作用,为产业发展保价护航。近年来,生猪疫病频发、猪饲料成本和生猪价格波动频繁,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企业(户)的生产积极性和生猪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农企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与连州农商银行合作,探索出保险+信用+融资服务模式,以农业保险保单为质押,通过一增信、二融资、三预防循环服务,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生产环节。中华财险清远中心支公司作为清远连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在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清远市金融工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清远监管分局等单位的指导下,参与开发连州菜心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可视化、数据建模等先进信息化技术,为菜心全产业链发展建立数据监测预警体系,为政府产业监督、服务提供数据支持,为菜农生产及销售提供渠道,有效提升菜心产业防灾防损能力,实现科技赋能连州菜心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将每亩连州菜心的保障水平从900元提升到1500元,进一步升级农业保险保障程度。不久前,该公司开展了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乡村义务植树活动,为绿美清远公益行募捐,进一步擦亮清远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2023年以来,该模式已累计为清远市309个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超6000万元,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农业信贷两大农村金融的融合服务作用,从源头引进金融活水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和改革升级。加之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自有资金相对较少,因而很难取得一般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